欢迎来到霍邱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六安“居家养老”探索前行

[日期:2012-09-03]作者:六安广播电台

据全国老龄办组织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调查,被调查老年人中85%以上的选择居家养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都比较强烈。居家养老顺应了中国城市老人生活心理特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主要养老模式。我市居家养老从2008年开始在城区部分社区试点,今年市政府的18号文件——《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出台,明确了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主要措施。居家养老在我市推进的现状如何?请看本报记者的采访报道。
  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7月27日,记者来到了金安区三里桥街道友谊社区,该社区是我市率先试点“居家养老”的示范点。在这个社区700多位老人的手中都有一张“爱心卡”,如果老人需要换液化气、就诊、修理电器、搬运物品等服务,只需拨打爱心卡上的服务电话,很快便有人上门提供周到的服务。友谊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钰告诉记者,社区现在有60岁以上老人766人,三无老人2人,空巢老人22人,其中三无老人和空巢老人是社区重点服务的对象。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老人,做好居家养老工作,友谊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免费体检,开展健康讲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樊晓站长告诉记者,社区老人手中的“爱心卡”上有我们服务站的电话,只要一个电话,我们便会及时上门问诊、上门体检,像住在化肥厂的黄永胜老人,他是高血压后遗症,我们服务站会经常派医生上门为老人量血压。
    姜义峰是友谊社区的一个粮油经营户,在他的门市部大门上还挂着一个醒目的牌子:居家养老服务点。姜义峰告诉记者,只要有老人打来电话,不管是粮油,还是其他调味品,就是一瓶酱油一瓶醋我们也会及时送到老人家里。据介绍,在该社区像这样的服务点有四家,社区里的老人打个电话,没有电话打声招呼,都能享受到及时便捷的服务。
    记者还在友谊社区的老年服务站看到,这里配备有老年人医疗康复室、日间照料室、老年人阅览室和多功能活动室,白天老人如果在家没事,可以在这里读书看报、打牌、健身。
    针对孤寡老人、低保特困老人的特殊情况,友谊社区采取了多种形式提供养老服务。社区志愿者、低保户和养老助理员定期上门进行无偿服务,为特困老人洗涤衣被、打扫卫生等。70岁的徐本江是社区的三无老人,体弱多病。在老人的家里,记者了解到,照顾徐老的徐本霞老人是他的姐姐,她是社区的低保户,她是作为养老助理员的身份在照料弟弟,政府每个月会给她200元的补助。“现在政府就是好,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我们老姐弟两个没有经济来源,真是没有办法生活,现在生病了政府给治;家里粮油没有了,打声招呼服务点就送上门了。”说这些话时,徐本霞老人的眼里闪动着泪光。
    据金安区老龄办主任鲍传敏介绍:友谊社区居家养老的成功做法引来了全市各县区的取经效仿,目前,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全市社区逐步施行,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正在逐渐形成。
  居家养老任重道远
  我市于199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2007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5.44万,占总人口的16.61%,有这样一组数据更能说明我市养老工作的艰巨性。根据2007年市老龄委专题开展的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情况调研统计,我市城乡空巢老人数分别占到了城乡老年人口的25%和34.91%。全市养老机构(含老年公寓、敬老院、五保老人之家)床位不足2万张。全市纳入五保供养66822人,已建敬老院156所,“五保老人之家”684所,共入住12741人。全市纳入低保特困老人71076人,79453名特困老人享受城乡医疗救助。
    市老龄办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宋飞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陆续进入老龄群体。“四二一”结构正逐渐成为当今我国家庭结构的主要特征,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照料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所以,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工作。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展养老机构,大幅增加养老床位,以满足那些需要半护理或者全护理老人的要求;但是仅靠发展社会化养老机构“一条腿”走路也不行,一来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受经济条件限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来很多老人也不愿意去养老机构,但是又急需护理,这便是国家目前正着力开展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居家养老。即在不离开家庭、亲人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前提下,由社区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功能比较齐全,就近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在2006年5月和11月,市老龄办曾配合安徽省老龄科研中心和市政协对六安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等老龄工作情况进行过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大家都深刻感受到,发展社区养老既能满足老年人口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多方需求,又能弥补政府财政和服务能力的相对不足,是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是社区养老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说是任重道远,由于我市建市较晚,社区建设相对滞后,社区发展养老服务的活动场所和经费都很匮乏,软硬件设施有待改善,社区养老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不规范、范围窄、标准低。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经济投入,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是不成正比的,要完善居家养老模式还有一个过程。
    居家养老工作开展初期,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和投入,如培育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选派服务人员或补贴服务经费等。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推广,全部依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宋飞主任认为,应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充分发动、鼓励资助企业、个人、外资、社团等多种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建为老服务场所和设施,兴办养老服务业,支持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队伍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志愿者精神,营造为老助老服务的良好氛围。
附:《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点
  目标任务
  
力争“十一五”期间,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
  主要措施
  
1、成立六安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老龄和民政部门牵头,劳动、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加强监督和考核。
    2、建立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和管理。2009年,各县区培育1-2个养老服务试点社区。到2010年,各县区人民政府(包括叶集试验区)所在地30%的街道原则上应有室内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乡镇也应逐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3、开展城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分为有偿、低偿和无偿三种。有经济支付能力且有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的老人,实行市场化运营,自行支付服务费用购买服务。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站应为其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服务。符合无偿提供服务对象条件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站要为其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城镇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为具有城市户籍并实际居住在城区范围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方可提供无偿服务:(1)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义务人,年满60周岁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2)享受低保、特困救助、大病救助待遇,年满70周岁且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法定义务赡养人有赡养照料能力的除外)。
    六安城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金安区、裕安区、六安开发区政府(管委)购买养老服务经费市财政按30%给予补助。各县、叶集试验区的政府(管委)购买养老服务经费由本级财政负担,其标准自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