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霍邱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成功案例

“老人义工”应大力倡导

[日期:2014-08-27]作者:全国老龄网

  江门市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采取“社工+志工+老人义工”模式运行,让老人作为义工参与到服务工作中,省民政厅长刘洪日前调研考察中对此创新做法大加赞赏。
  这种“社工+志工+老人义工”模式,核心仍是全国各地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普遍采取的“社工+义工”模式(志工即志愿工作者、义工),只是将老人义工特别点出以示创新。这种做法被视作创新并得到政府主管领导肯定,其实也披露了一个现实状况,原来老人还很少去做义工,他们在社区养老机构更多只是接受和享受服务。
  当然,老人家辛苦半生,退休后安享晚年,这本来是政府发展养老事业以及如今大力推广社区居家养老的初衷,可若说老人只是需要被照顾,也并不符合现实。按照现在制度,男性60岁女性55岁就要退休,而无论从人均寿命还是现代人生活条件来看,这个年龄虽谈不上年富力强了,但老人能做的事情和年轻人差别并不大,而且经验更为丰富,退休后就不做事,将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另一方面,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更多是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可在衣食住行、治病养生等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老人同样有人际交往、老有所为的精神需求,将老人只视作需要被照顾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老人的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说起来是个复杂的事情,比较偏重个人,他人难以置喙。满足老人精神需求,当然也是养老机构服务的内容,可从全国各地情况看,这种精神需求似乎总是被矮化为娱乐需求,大抵就是打打牌、跳跳舞、唱唱曲、遛遛鸟,就是“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的指导思想。
  娱乐需求对老人来说自然十分要紧,不然广场舞也不至于兴盛到扰民。但娱乐需求不会是老人唯一需求,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老人同样会有获取他人尊敬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这些不能依靠自娱自乐实现,不能依靠被照顾而实现,而需要通过“发挥余热”贡献社会来实现。
  义工这种高大上的工作,老人们有大把时间,该争着去做才是。刚刚退休,去做义工吧,很快就会度过骤然无事可做的心理调整期。空巢孤独,去做义工吧,很快就会朋友多到忘了儿女没来看你。善事再小,也会成为一种相互扶持,守望相助,当为社区居家养老的本色。